ESG評價體系簡介
ESG是環境(Environmental)、社會(Social)和管治(Governance)三個詞語的縮寫,其內涵范圍廣泛,從環境范疇的溫室氣體排放、污染及天然資源的使用,到社會范疇的勞工標準、健康及安全的工作環境、產品責任和社區參與,再及管治范疇的企業管治、高管薪酬、ESG事務管治等均涵蓋于此范圍之內。自上世紀60年代責任投資理念誕生以來,經過長時間演變發展,投資者逐漸形成共識,除了關注財務報告中披露的企業財務績效表現外,還需重視被投資企業的環境、社會、管治等非財務績效表現。
為了衡量企業ESG績效或價值,緩解投資者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性,ESG評級應時而生,成為投資機構用以衡量企業(投資對象)在促進可持續發展方面貢獻的重要工具。ESG評級的主要工作邏輯為:ESG評級機構會參考國際認可度較高的ESG標準、指南,并根據自身對ESG議題的理解和研究深度,制定出一套ESG評價框架與ESG評價指標;在評價框架下,ESG評級機構會通過公開渠道或企業問卷,收集企業的ESG信息,然后按照事先制定的評分標準,對被評企業的每一個ESG指標表現進行分析和打分,最終計算得到ESG評分和對應的評級。
ESG評價體系重要性如下:
(1)ESG評分與公司市值正相關,評級越高的公司市值提升更為優異
眾多研究表明,ESG評級高的企業在市值提升和財務回報上表現更為優異[1]。通過對MSCI中國ESG指數回測發現,2013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間,MSCI中國ESG指數累計漲幅達到18.9%,遠高于MSCI中國綜合指數跌幅-9.5%。ESG評級高的企業往往在成本控制、生產效率、運營效率及公司風險管理和公司治理方面表現優異,形成較強的競爭優勢。這種競爭優勢在上市公司身上體現為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,同時降低了公司的系統性風險。
(2)良好的ESG評級有助于幫助企業進入ESG投資標的池
ESG評級在全球ESG投資生態中扮演著“篩選投資標的”的“指引資金流向”的作用。金融機構與指數提供商將根據ESG評級的結果,通過負面剔除或正面篩選,選取ESG評級較高的企業組成ESG指數,投資者可以通過購買該指數來獲得ESG表現優秀的企業的投資機會,故提升ESG評級逐漸成為企業進入全球ESG投資標的池的一項必要工作。相對地,ESG評級表現不佳的企業也有可能被從ESG指數中剔除,從而引發被動投資者的拋售,對企業股價造成影響。
(3)跨國公司通過ESG評級管理供應鏈企業ESG表現,優秀的ESG表現有助于贏得客戶
一項研究顯示,超過30%的公司已經將ESG實踐納入其供應商評選和篩選流程,該比例預計將在未來5年內迅速增長[2]。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已受到國際品牌方(客戶)要求參與由第三方機構開展的ESG評級,如EcoVadis、全球信息環境研究中心(CDP)問卷評級、責任商業聯盟(Responsible Business Alliance,簡稱“RBA”)評級等,且評級結果需要達到客戶要求的等級才能滿足合作要求。如,聯想采用ESG計分卡對供應商ESG表現進行管理,要求供應商獲得RBA VAP(Validated Assessment Program)審核并參與EcoVadis項目,供應商的ESG表現將會作為采購額度的參考,如供應商不符合ESG要求,聯想將對其進行持續跟蹤,嚴重者可能將終止合作。